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Boss协会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发布于
  • 管理员

走进嘈杂的汽车生产车间,刺鼻的切削液气味混合着设备运行的轰鸣。生产线突然停滞,不合格零件堆成了小山,生产主管急得直跺脚,扯着嗓子喊:“快!叫质量的人过来!”

这种时候你往往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 工程师A闻声而动,几步冲到问题点。二话不说抄起量具就开始测量,同时调出实时SPC控制图分析趋势。一边测,一边招呼工艺工程师确认夹具状态。不到15分钟,就能锁定罪魁祸首,生产线很快恢复了节奏。

  • 工程师B姗姗来迟,慢悠悠掏出手机,“咔嚓”拍几张照片,往工作群一甩,配上句“XX工位,尺寸异常,批量问题,请处理!”,然后转身就走,回办公室继续对着PPT修修改改。

同样都是质量工程师,前者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后者只是问题的搬运工。这种差距,在要求严苛、节奏飞快的汽车制造业里,后果尤为严重——轻则耽误交付,重则引发客户投诉甚至召回。

那么,如何快速识别一个汽车质量工程师是真有货还是半瓶水?别听头衔,别看资历,沉到车间,观察这5个核心维度就够了:

一、肚里有货

现状

有些工程师谈起IATF 16949条款头头是道,FMEA、MSA、SPC这些名词信手拈来,但一到现场,这些知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落不了地。或者,只会机械地填表格、跑软件,不明白背后的逻辑。

真本事

真正优秀的汽车QE,能把复杂的质量体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IATF 16949的核心思想:预防、持续改进、减少变差)。

  • 用体系思维预防问题:不是事后救火,而是参与前期策划(如PFMEA),识别高风险点,提前设置控制措施。比如,针对关键尺寸的加工,不仅定义好检测频率,还提前规划好刀具更换策略。

  • 把工具用活:

    • FMEA: 不是抄模板,而是团队协作、深挖潜在失效的“放大镜”。

    • MSA: 不是只为了满足%GRR<30%,更要理解偏倚、线性、稳定性,知道量具什么时候会“说谎”。

    • SPC: 控制图不是装饰品,是过程的“心电图”。能看懂异常趋势(如连续7点上升),及时预警干预,而不是等超差了才行动。

  • 用数据“说话”: 面对直方图、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Cpk/Ppk),能解读数据背后的故事:是设备不稳定?材料批次差异?还是操作员手法问题?用数据和逻辑作为沟通和决策的基础,而不是拍脑袋或凭经验。

怎么判断?

问问他最近处理的一个棘手问题,看他是如何运用体系要求和工具进行分析和解决的。听他讲,是堆砌术语,还是逻辑清晰、数据支撑?

二、能刨根问底

现状

现场出了异常,紧急围堵(返工、挑选、报废),产线恢复,报告一交,万事大吉。结果过两天同样问题又冒头,陷入恶性循环。

真本事

优秀的汽车QE深知,临时遏制(Containment)只是第一步,找到根本原因(Root Cause) 并确保永久措施(Corrective Action) 落地才是关键。

  • 深挖到底:熟练运用5Why、鱼骨图(人机料法环)等工具。不是机械地问5个“为什么”,而是每一问都要基于现场证据,直指系统漏洞。

    比如:为什么磨损超限?- 未按时更换。- 为什么未按时更换?- 计数器故障。- 为什么故障没被发现?- 预防性维护计划缺失/未执行…。

  • 闭环验证:提出的措施(比如:修改刀具更换规范、增加预防性维护点检项)不仅要执行,更要验证有效性(措施实施后跟踪一段时间数据,确认问题真消失了)。

  • 固化标准:把有效的措施更新到相关的文件里,如作业指导书(SOP)、控制计划(CP)、维护保养计划(PM)。确保知识沉淀下来,防止“人走茶凉”,问题复发。

怎么判断?

问问他最近解决的某个“复发”过的问题,当初是如何分析的?措施是什么?怎么验证有效的?文件更新了吗?

3. 能去到现场

现状

整天坐在办公室,靠邮件、电话、微信“遥控”现场。对产线实际情况、工艺细节一知半解,制定的措施往往脱离实际,难以执行。

真本事

车间才是汽车QE的主战场。真功夫是在油污、噪音和紧促的节拍中练就的。

  • 动态掌控过程:深入理解自己负责区域的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设备原理。能根据实际风险(如新项目、新设备、新员工)调整控制计划(CP)的监控重点和频率。

  • 首件确认的“火眼金睛”:量产启动前的首件确认,不是走过场签字。要仔细核对图纸、工艺要求与实际产品的符合性,能敏锐发现细微差异。

  • 有效的过程审核/巡检:不是拿着检查表打钩。要带着问题意识观察:操作员是否按SOP执行?参数设置是否在范围内?工装夹具状态如何?发现异常苗头,及时干预。抽样的数据要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过程状态。

  • 动手能力:必要时,能上手使用关键量具,甚至参与简单的调试或试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怎么判断?

跟着他去现场走一圈。看看他对产线设备、工艺的熟悉程度。观察他如何与操作员、班组长交流。看他是否在关键工位停留、观察、测量?

四、能扛得住事

现状

发现问题就丢个邮件或群消息,然后坐等其他部门回复。遇到推诿扯皮就束手无策,或者只会向上抱怨。开会时要么沉默,要么争论不休没结果。

真本事

汽车制造是个精密协作的链条。质量问题往往涉及生产、工艺、设备、采购、物流等多个环节。优秀的QE是问题解决的推动者团队协作的粘合剂

  • 基于事实沟通:面对问题,第一时间用清晰的数据、照片、实物证据同步所有相关方,建立共同认知基础,避免各说各话。

  • 寻求共赢方案:理解各部门的立场和压力(生产要效率、采购要成本、工艺要稳定)。在冲突中,能找到平衡点,提出各方都能接受(或至少不强烈反对)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最小化停机时间进行整改?

  • 高效会议驱动:召集会议前明确目标、准备好材料。会议中引导讨论聚焦问题本身,控制节奏。会议结束前务必明确:行动项是什么?谁负责?何时完成? 会后及时跟踪闭环。

  • 担当精神:不推诿,对属于质量范畴的问题主动牵头解决;对需要其他部门支持的,积极协调推动。

怎么判断?

观察他组织或参与跨部门会议的表现。看看他发起的质量问题通知单(8D/CAR)或邮件,信息是否完整清晰?行动项是否明确?后续跟进是否及时有效?

5. 脑子常新

现状

守着几年前学的知识,对新工艺、新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自动化检测)、新标准(如VDA新要求、新能源车特殊质量要求)不闻不问,甚至抵触。觉得“以前都是这么干的,没问题”。

真本事

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巨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工艺、客户要求都在飞速迭代。优秀的QE必须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 跟紧技术步伐: 主动学习新工艺(如激光焊接、电池工艺)、新材料(如高强度钢、复合材料)、新设备(如在线视觉检测、机器人装配)带来的质量挑战和控制方法。

  • 掌握新工具: 不满足于基础QC手法,主动学习应用如Minitab进行更深入的统计分析、实验设计(DOE)来优化工艺、甚至了解AI在质量预测、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 吃透新标准: 关注IATF 16949换版、VDA系列标准(如VDA 6.3过程审核)、主机厂特定要求以及新能源相关法规的更新,确保工作符合最新要求。

  • 洞察客户声音(VOC): 深刻理解主机厂“零缺陷”的严苛期望,并将这些声音准确转化为内部的质量管控语言和改进方向。

怎么判断?

聊聊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比如电池热失控防护的检测挑战)。问问他最近参加了什么培训?看了什么专业书籍或文章?工作上应用了什么新工具或方法?

写在最后

在汽车制造业这个充满挑战的竞技场里,质量是生命线,容不得半点水分。一个水货QE,可能靠资历或会做人暂时立足,但遇到真正的考验时,必定原形毕露。

而一个真材实料的汽车质量工程师,必然是知识扎实、思维缜密、扎根现场、勇于担当且永不停步的学习者

下次当你走进车间,听到那声“快叫质量来!”时,不妨多留意一下,来的那位,是解决问题的工程师,还是仅仅问题的中转站?

企业管理不是儿戏,任何人都应该认真对待。

🌟 欢迎来到Boss协会:重塑你的企业管理之路! 🌟

在快速变化的商业世界中,传统管理模式正面临挑战。Boss协会为你提供前沿的管理理念、实战工具和顶级人脉圈,助你成为新时代的卓越领导者!

推荐的帖子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