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8月10日8月10日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感觉在前面针对APQP5个阶段的学习中对FMEA的学习还是浅显的,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使用上,今天我又再次对它嗑一嗑。 我一直把它当成一种风险评估的工具,但这种理解还是不够落地,它更是优化产品、优化设计和加工过程的一种预防措施工具,充分利用的话可以形成企业自身在行业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真的能找到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不断地完善,同时能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这将为企业带来什么?如果同行没有达到你的FMEA分析最优结果的话,你则将获得高于行业利润的溢出附加值。 仔细来学习一下。DFMEA以研发部门为中心成立FMEA小组,PFMEA要以工程部为中心而成为小组,二者的区别前面已经学习了,不再赘述。下面对FMEA 工具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理解,看看怎么样才能利用好这个工具。1、设计意图:希望产品能做什么,客户想要什么也包含在内,能够深入挖掘到客户的潜在意图十分重要,毕竟产品最终目的是卖给顾客;2、过程:人机料法环测,不解释;3、QFD:质量功能展开,又是一种质量工具,把客户的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再把产品要求转化为过程要求,过程就是人机料法环测来保证实现。4、失效模式:异常现象或不良现象;5、失效原因:异常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从4M1E上找原因;6、失效效应:失效后果,对下一环节或对客户导致的影响;(失效模式、原因、效应三者之间在不同的层级的系统中是具有相关性的,上一级的失效模式可能会成为下一级的失效后果。)7、严重度S:指失效效应的程度,具体根据失效效应来评分。1-10,后果影响越高分数越高,后果一般上升到法律层面分数在8-10,如环保、安全方面的话就是最为严重的了,等级分数会高;8、发生频度O:指发生的概率,预估异常出现的次数来打分;9、探测度D:指测量系统发现不良或异常的概率,取决于用于什么测量系统,以及在什么时候发现异常。如果只是通过目视、感觉等方法进行测量,分数就会比较高。个人感觉这个最不好打分,在成型现行的控制探测钟,内容有首检、巡检、自检、抽检、全检;工具有各类量具、仪器、目视、性能试验等,如何评判这个概率比较难。10、RPN:风险顺序数,是S、O、D三个数值的乘机,所得数值越高,风险越高,改善的必要性就越高。 使用FMEA工具时 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1、失效原因分析时,存在推诿,要原因责任推到上一道序;2、不区分部件、零件,不分系统层级的去做表,导致整个表的分析缺乏系统性;3、对失效模式、原因、效应的理解错误,问题说不清晰;4、SOD三项评分混乱,无法判定最严重的产品特性;5、RPN 分值停留在数值,没有改善方案,忘记了FMEA的最终意义是不断改善。 学习了FMEA,我还真的很想在我们小公司中实践一下,最近老板想做质量先期策划了,但他只是单纯地觉得质量只在检验环节发现问题,不能在前端发现问题,前端发现问题是质量检验的职责了,质量管控可以做前期的策划,但能发现具体专业问题的应是技术部门、生产部门。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感觉在前面针对APQP5个阶段的学习中对FMEA的学习还是浅显的,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使用上,今天我又再次对它嗑一嗑。
我一直把它当成一种风险评估的工具,但这种理解还是不够落地,它更是优化产品、优化设计和加工过程的一种预防措施工具,充分利用的话可以形成企业自身在行业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真的能找到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不断地完善,同时能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这将为企业带来什么?如果同行没有达到你的FMEA分析最优结果的话,你则将获得高于行业利润的溢出附加值。
仔细来学习一下。DFMEA以研发部门为中心成立FMEA小组,PFMEA要以工程部为中心而成为小组,二者的区别前面已经学习了,不再赘述。下面对FMEA 工具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理解,看看怎么样才能利用好这个工具。
1、设计意图:希望产品能做什么,客户想要什么也包含在内,能够深入挖掘到客户的潜在意图十分重要,毕竟产品最终目的是卖给顾客;
2、过程:人机料法环测,不解释;
3、QFD:质量功能展开,又是一种质量工具,把客户的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再把产品要求转化为过程要求,过程就是人机料法环测来保证实现。
4、失效模式:异常现象或不良现象;
5、失效原因:异常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从4M1E上找原因;
6、失效效应:失效后果,对下一环节或对客户导致的影响;
(失效模式、原因、效应三者之间在不同的层级的系统中是具有相关性的,上一级的失效模式可能会成为下一级的失效后果。)
7、严重度S:指失效效应的程度,具体根据失效效应来评分。1-10,后果影响越高分数越高,后果一般上升到法律层面分数在8-10,如环保、安全方面的话就是最为严重的了,等级分数会高;
8、发生频度O:指发生的概率,预估异常出现的次数来打分;
9、探测度D:指测量系统发现不良或异常的概率,取决于用于什么测量系统,以及在什么时候发现异常。如果只是通过目视、感觉等方法进行测量,分数就会比较高。个人感觉这个最不好打分,在成型现行的控制探测钟,内容有首检、巡检、自检、抽检、全检;工具有各类量具、仪器、目视、性能试验等,如何评判这个概率比较难。
10、RPN:风险顺序数,是S、O、D三个数值的乘机,所得数值越高,风险越高,改善的必要性就越高。
使用FMEA工具时 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1、失效原因分析时,存在推诿,要原因责任推到上一道序;
2、不区分部件、零件,不分系统层级的去做表,导致整个表的分析缺乏系统性;
3、对失效模式、原因、效应的理解错误,问题说不清晰;
4、SOD三项评分混乱,无法判定最严重的产品特性;
5、RPN 分值停留在数值,没有改善方案,忘记了FMEA的最终意义是不断改善。
学习了FMEA,我还真的很想在我们小公司中实践一下,最近老板想做质量先期策划了,但他只是单纯地觉得质量只在检验环节发现问题,不能在前端发现问题,前端发现问题是质量检验的职责了,质量管控可以做前期的策划,但能发现具体专业问题的应是技术部门、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