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帖子
View in the app

A better way to browse. Learn more.

Boss协会

A full-screen app on your home screen with push notifications, badges and more.

To install this app on iOS and iPadOS
  1. Tap the Share icon in Safari
  2. Scroll the menu and tap Add to Home Screen.
  3. Tap Add in the top-right corner.
To install this app on Android
  1. Tap the 3-dot menu (⋮) in the top-right corner of the browser.
  2. Tap Add to Home screen or Install app.
  3. Confirm by tapping Install.
发布于

现在只要一说数字化,老板们第一个问题常常是:

“我们是不是该上个系统?”

这个问题不算错,但如果你的理解是:

“我们上一个ERP就能解决供应链所有问题”,那基本就走偏了。

供应链,是一条跨组织、跨部门、跨系统的大链条

从客户下单、企业接单、计划安排、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客户交付,每一个环节背后,其实都对应着一类系统在支撑。

想把供应链数字化做好,绕不开的就是这8个系统:

ERP、SCM、SRM、CRM、WMS、MES、APS、QMS

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

这8个系统到底各管什么?它们之间怎么协同?企业又该从哪一个系统先着手?

image.png

一、ERP:所有系统的“地基”

ERP(企业资源计划),就是最早一批被企业引入的系统之一。

它的本质是:

打通企业内部各模块(财务、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基础业务流和数据流

你可以把ERP理解为企业的“大脑+账本+调度室”。

image.png

ERP主要覆盖的内容:

  • 采购管理

    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入库、发票登记、供应商对账;

  • 销售管理

    报价、销售订单、发货出库、开票、回款管理;

  • 库存管理

    进出存记录、库存冻结/解冻、批次管理、储位管理;

  • 财务管理

    总账(凭证自动生成、月结/年结)、应收/应付(账龄分析、付款计划)、成本核算(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分摊)

  • 生产管理

    生成工单、领料单、完工入库单,工单进度追踪;

它的角色是:

打基础、通流程、做对账

但它不是万能的,它不擅长计划优化、车间执行、供应链协同、质量控制,这就要靠后面这几个“专业选手”了。

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本质就是:

打破企业边界,把上下游一起拉进来协同计划、协同交付、协同库存。

它关注的不再是“我自己的系统跑通了没”,而是“整个链条是不是配合得上?”

image.png

SCM管的几件事:

  • 多组织、多工厂协同计划(比如集团总部+各子公司)

  • 客户订单协同(VMI、CPFR、拉式补货)

  • 供应商交付协同(对账、进度、排期、变更通知)

  • 运输资源统筹、干线+支线整合

  • 跨境/跨区域库存动态共享

举个例子:

客户A要货突然提前两天,ERP知道了,但没有办法自动调配库存或协调排产。而SCM系统可以直接通知供应链各节点快速响应。

它的定位是:

打通上下游,实现“链条式反应”而不是“各自为战”。如果你的企业订单复杂、供应商多、工厂分布广,SCM非常有必要。


三、SRM:供应商不只是发报价单,还要纳入“系统管理”

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听名字像是“发邮件、谈合作”那一套,其实不是。

有些老板以为采购就是比价、下单、催货,其实那只是表面。

真正做得好的采购,靠的是供应商池管理

包括供应商的评分、绩效、交付周期、响应能力。

SRM系统关注的是

——供应商体系的“合规、协同、透明、绩效”

SRM主要管什么:

  • 供应商准入、资质管理、打分评级

  • 询价、比价、招投标流程

  • 采购订单对账协同(是否收到了、什么时候发货)

  • 供应商交付绩效分析(到货准时率、质量问题数)

  • 采购合同及付款周期管理


举个场景:

某一批物料质量有问题,传统做法是“打电话问供应商怎么回事”;

用了SRM,系统能自动追溯是哪家供应商、哪一批货、过往合格率多少,一目了然。


一句话总结:

SRM帮你把“选供应商、合作、考核、淘汰”变成一套标准化流程。

它和ERP的采购模块不同,SRM是专门给采购管理打磨的系统,适合供应商多、采购金额大的公司



四、CRM:把客户需求变成内部驱动

CRM(客户关系管理),常被当成销售用的工具,

其实它是打通“市场-销售-交付”流程的关键一环

尤其在供应链里,CRM的作用是:

从前端“客户下单”开始,建立一个驱动全流程的需求源头机制。

CRM能做的:

  • 客户下单系统化(标准产品、定制需求都可配置)

  • 销售预测数据沉淀(喂给APS用)

  • 客户历史订单、退换货、售后服务等闭环记录

  • 合同、报价、审批流程标准化

  • 对接OMS或ERP发起正式订单

一句话总结:

CRM是销售部门和客服团队的“作战工具”,不是简单的通讯录。

适合销售周期长、客户关系复杂、团队规模大的企业


五、WMS:仓库不是“存货”,而是“流转中心”

WMS(仓库管理系统)是仓储数字化的核心。

很多企业的仓库流程靠人记、纸写,结果:

  • 找不到货,发错货

  • 库存账不符

  • 盘点效率极低

  • 批次追溯困难


WMS主要做什么:

  • 一物一码,库存精细化管理(储位、批次、效期)

  • 收货验收 → 入库 → 上架 → 拣货 → 出库 全流程管理

  • 移库、调拨、盘点流程系统化

  • 条码+PDA扫描操作,杜绝人为错误

  • 对接ERP库存数据,实现账实一致

举个例子:

系统设置“先进先出+失效预警”,当某批物料临近过期,WMS会提示优先出库,避免呆料堆积。


它的角色是:

让仓库从“货架子”变成“实时可控的流转中枢”。


六、MES:管住现场,才能保质保量

MES(制造执行系统),它主要是服务生产制造环节,尤其适合工厂车间用,解决的是“ERP到生产之间的断层”。

工厂现场信息常常滞后,比如:

  • 今天机器开了几台?产出多少?

  • 哪个订单正在生产?在哪个工序?

  • 某批次的产品出过哪些质量问题?

ERP能排计划,但不会知道你车间现在在哪一步、谁在操作、产品良率是多少;MES就是干这个的。



MES能做的事:

  • 工单执行追踪(谁、何时、在哪台设备、做了什么)

  • 报工管理(合格/不合格、工时统计)

  • 工艺参数采集(温度、压力、转速等)

  • 生产异常反馈(工单中断、返工、换线)

  • 设备状态管理


举个例子:

某客户反馈产品

有批次问题,MES系统能精确定位是哪天哪班次谁生产的,还能查当时工艺参数是否超标。


七、APS:把“怎么排产”这件事交给算法
APS(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是专门为“多工厂、多产线、多资源协调”的排产问题而生的系统。

ERP和MES能提供生产计划,但很多时候,订单一多、物料一乱、设备一坏,计划就乱套了。


APS系统的作用是:

  • 多维度综合考虑订单交期、物料可用性、机器能力、人力情况

  • 给出“最优的排产方案”

  • 实时调整生产顺序,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交货时间

它通常和MES搭配使用,适合订单密集、产能瓶颈多的制造企业

主要功能模块:

  • 主生产计划(MPS)制定

     基于订单/预测,合理拆解周期目标;

  • 物料约束分析

     判断哪些订单缺料、哪些可立即排产;

  • 多产线资源协调

     分设备、班组、工艺优先级,动态安排排产顺序;

  • 模拟排产方案比对

     可视化甘特图展示不同策略下产能利用率;

  • 插单/改单自动重排

    支持插单,自动调整其他订单优先级;


八、QMS:质量不是检出来的,是“系统化控制”出来的
QMS(质量管理系统),不是只管质检记录,

而是从设计、生产、供应链、售后全流程,建立一个“防错+追责+改进”的质量闭环。

QMS能覆盖的环节:

  • 来料检验、过程检验、终检、出货检

  • 不良品处理、返工、让步接收、隔离管理

  • 质量问题分析(5Why、鱼骨图)

  • 供应商质量考核

  • CAPA(纠正与预防措施)闭环管理


它的角色是:

把“质量靠人盯”变成“系统盯流程”。防问题、追问题、解决问题,全靠制度化落地。

九、数字化系统什么时候该上?先稳基础,再扩

数字化系统不是一口吃成胖子,要分阶段上,不同类型的企业节奏也不同。

大体上建议这样一步步来:

第一阶段:打好底盘(适合中小企业起步

特点

  • 人少事多,流程依赖人记忆;

  • Excel办公、微信沟通为主;

  • 订单数量不大,但出错率高;

  • 没有系统也能活,但越来越感觉“效率跟不上”。

ERP系统(或者进销存+财务+基础流程), 打通基本的采购、销售、库存、财务流程

目的:让数据不再靠手抄、流程不靠喊,全员有账可查、有据可依。



第二阶段:向外协同(适合采购多、供应链长的企业)

企业典型特征:

  • 开始有固定供应商,也有老客户;

  • 采购不止一个人做了,需要流程化;

  • 销售线索越来越多,客户跟进混乱,重复报价、漏跟进、重复下单等问题开始暴露;

  • 订单一多,信息靠人对接就出错。

建设重点:建立供应端 + 客户端的协同机制

上SRM系统,统一管理供应商准入、报价、考核

或者上CRM系统,管理客户生命周期和销售跟进

目的:供应端、销售端的信息能自动对接,减少对接错误,提高协同效率。

这个阶段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让业务对接变得可控、有记录、有数据可分析,尤其是当公司开始做外贸、贴牌代工或有多个外包工厂时,系统协同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



第三阶段:提升执行力(适合制造业、仓储型企业)

企业典型特征:

  • 自有仓库、工厂,作业节点增多;

  • 仓库越大,错发、呆料、拣错货的概率越高;

  • 生产开始多批次、多品种、定制化,靠纸质工单管不过来了;

  • 品控难度加大,质量事故频发,客户投诉难追源。

目标:把执行环节“系统化”,做到“可视、可控、可分析”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从“能跑起来”迈向“能跑得稳”。

系统的作用是:

帮你看见过去看不见的问题、把原来靠人经验的动作流程化、让分析和改进有据可依。

小建议:

  • MES优先落地在工序最复杂、问题最多的线;

  • WMS优先做货位精细化 + 扫码收发;

  • QMS先做与MES打通的质检流程,问题快速留痕+反馈;

  • APS适合排产难度高、订单密集的公司,不适合“人盯人调度”的小型车间。



第四阶段:智能化升级(适合计划复杂、订单多变的企业)

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往往已经有一定规模,系统也不再是“有没有”的问题,

而是“能不能协同得更高效”“计划能不能跑得更精准”。

简单说,不是基础系统有没有,而是它们之间能不能一起算账、一起排计划、一起动态联动

企业典型特征:

  • 订单量大、交付节奏紧,客户有高要求(定制、柔性、多批次);

  • 每天订单在变,计划跟着调,靠人工调度已经忙不过来;

  • 一个计划出问题,整个供应链就乱套;

  • 多工厂、多基地协同排产,信息断层、决策延迟;

  • ERP、MES、WMS、CRM 等系统已建,但计划层还靠 Excel 拉扯、邮件对表,效率越来越低。

这个阶段,不建议“边上边跑”,而是一定要先搞清楚“业务规则”“数据结构”“系统接口”。


  • 数据先打通

    APS 和 SCM 本质是“算账”,算得准不准,靠的是“源数据的干净程度”。上之前先清洗好 BOM、库存、工艺路线、排产规则。

  • 先上 APS,再搭 SCM

    如果痛点是“车间调度乱”,可以先上 APS;如果是“全链条配合不上”,可同步启动 SCM;

  • 做小场景验证

  • APS 建议先从一个生产线或典型产品做“沙盘模拟”,别全厂铺开。

目的:提升整体计划能力,做动态平衡的生产计划,提升客户交付满意度。

写在最后:数字化别急于求“多”,关键是打通

很多企业走了弯路:刚开始数字化,急着上线一堆系统,最后流程反而更乱,员工怨声载道、老板花钱花烦了。

最稳妥的做法是:

  • 从主业务场景出发

    你到底是缺计划?缺协同?缺可视化?先明确核心问题;

  • 从“最卡脖子”的环节入手

    库存混乱就先上WMS,生产混乱就先上MES;

  • 系统少而精,先打通再扩展

    不要追求“功能大全”,而要追求“能跑通一条完整链条”。

系统选得对、上线顺得利、协同跑得通,数字化才叫真落地。

推荐的帖子

Configure browser push notifications

Chrome (Android)
  1. Tap the lock icon next to the address bar.
  2. Tap Permissions → Notifications.
  3. Adjust your preference.
Chrome (Desktop)
  1. Click the padlock icon in the address bar.
  2. Select Site settings.
  3. Find Notifications and adjust your preference.